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营造学术氛围,成都东软学院教与学质量推动创新协会(以下简称“教协”)组织了教协团队与教务学生助理团队间的校园辩论赛。2025年4月25日,一场主题为“网络匿名是否有助于公众议题的讨论”的辩论赛决赛在A7-101教室激烈开展。进入此次决赛的正反方辩手分别是:正方辩手教协文轩中心和反方辩手教务学生助理团队轩中心。比赛邀请了教务部汤婕老师、质量部洪伟老师、学校辩论队申文君同学作为此次比赛的评委。
评委嘉宾
主持人宣读比赛规则
主持人宣读完此次决赛的规则与流程后,正反方辩手随即分别以“网络匿名有助于公众议题的讨论”和“网络匿名有害于公众议题的讨论”为己方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正反双方辩手双方辩手迅速进入状态,在辩论环节中,各方都清晰地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论据;同时辩手们也通过巧妙的提问和有力的反驳,试图抓住对方观点的漏洞。在攻辩环节正方辩手以一连串犀利的问题向反方发起进攻,反方辩手则冷静应对,巧妙化解了正方的攻势。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现场气氛逐渐升温。
正方辩手犀利发问
反方辩手巧妙化解
最精彩的部分当属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辩友妙语连珠,战局如疾风骤雨。正方提出,在公共利益讨论中若不匿名,发言者可能因担心损害替他利益群体而受到人身伤害;反方则反驳网络匿名下的心理会让言论难以约束,个人容易被群体意见左右,形成从众心理。正方认为网络匿名能够让民意真实表达,实现言论平等;反方则指出匿名易造成信息污染,影响讨论质量。双方都结合热点事件用客观数据和案例论证自身观点。双方精彩的质问与巧妙的化解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正方陈词
总结陈词环节,双方辩友尽显风采。正方四辩慷慨激昂地总结:网络匿名打破了现实社会中的身份枷锁,让每一个沉默的声音都有机会被听见;无论是边缘群体争取权益,还是普通民众对社会治理提出建议,匿名机制都为其构建起安全的表达屏障;虽然匿名环境存在瑕疵,但不能因局部问题否定其在拓宽公众讨论广度与深度上的巨大价值,随着技术监管的完善,网络匿名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公众议题讨论。
反方陈词
反方四辩则沉稳有力地回应,强调网络匿名带来的“安全感”实则是虚假的,它纵容了人性中不负责任的一面;大量缺乏事实依据的言论、恶意攻击在匿名保护下肆意蔓延,模糊了公众议题讨论的焦点,消解了讨论的理性与建设性;网络匿名非但没有推动社会进步,反而加剧了信息的混乱与社会的撕裂,从长远来看,实名化、规范化才是公众议题讨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评委点评
辩论结束,统计评委评分,正方辩手凭借更清晰地逻辑、更有力的论证和更出色的团队协作赢得比赛,而“最佳辩手”称号则花落于反方三辩王雅琪。评委在点评中表示,双方辩手准备充分、表现出色,但在立论的完整性和驳论的针对性上还有提升空间,也希望辩手在辩论时需更注重现场思想的碰撞,尽量脱稿。
全体人员合影
本次辩论赛圆满结束。比赛不仅充分展现了各位辩手的卓越风采,更引发了大家对网络匿名在公众议题讨论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入思考。在当今信息时代,如何在保障网络匿名所带来的多元表达与自由交流的同时,实现对网络空间的有效规范管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公众议题的理性探讨与建设性交流,这无疑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