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部开展2023-2024学年第2学期教学信息员教学质量反馈活动
发布时间:2024年4月28日      阅读:110

 

一、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背景

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是学校“六有八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深入探析学生视角下的教学运行与教学保障的真实情况、掌握我校的教风与学风水平。根据学校年度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部署,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5-6周,面向非毕业班级教学信息员开展信息反馈收集工作。

本次信息收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思想,聚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切身感受。各教学信息员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关键一环,深度参与教学运行与教学保障的实际观测,系统梳理并如实反馈了本学期日常教学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及教学条件等四大关键领域的现状。

二、教学信息员反馈信息数据一览及分析

本年度,质量部通过引入数字化平台、优化信息收集渠道提升了信息收集效率,拓宽了反馈制度的数据维度,以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反馈流程高效且公正,旨在鼓励学生真实表达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相关意见,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学风建设、教学管理提升和教学条件优化等提供直接、客观的参考依据。

各类信息反馈经整理筛选总计2209条,主要集中在教师教学方面,共收集775条,占比35%,关于学生学习和教学条件方面的信息反馈数量分别为636条和503条,占比为29%和23%,教学管理方面的信息反馈数量为210条,相对较少。总体来看,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情况比较关注。对于教学各方面的总体评分,评价结果由高到低等距记为10、9、8、7、6、5、4、3、2和1分,仅作为相对的参考数值,便于从差异中发现待改进的地方,数值本身并不具备绝对意义。全校教学信息员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四个方面总体评分的均值,均在8.6分以上(满分10分),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教学信息员反馈学生对教师教学评分相对最高,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其次,对学生学习的评分相对最低。

2.各项数据明细及同比变化

2024年总反馈量较2023年下降8%,但考虑到今年数据收集方式有所改变且收集数据的基数较大,这一比例变动仍属正常波动范围。在纵向对比2023年和2024年的数据后,可大致分析学生意见趋势及变化如下:

(1)教师教学方面:优点数量基本持平,但缺点和建议反馈显著减少,表明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有所提高、教师教学方面的改进措施得到了学生认可,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

(2)学生学习方面:总体反馈量增长7%,显示出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学习情况,尤其是对学习优点的反馈增多,可能是学习氛围改善、学习资源增加或学生自我认知提升的结果,这反映了学生在学习方面可能取得了更好的体验或进步,对学习方面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3)教学管理方面:总体反馈量大幅下降33%,其中优点、缺点和建议的数量均有明显下降,可能源于学校对管理问题的积极应对,学生对管理改进的期待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4)教学条件方面:优点数量有所上升,缺点和数量有所下降,表明学校在改善教学条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学生对教学条件的整体评价有所改善。

(5)其他建议:数量有所增加,反映了学生对非直接教学相关领域的关注度有所提高,对教育体验的多个方面有更多的综合性建议和反馈。

三、教学信息员反馈信息汇总

通过对整理得到的反馈内容进行甄别与筛选,质量部将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及教学条件四个方面进行优、缺点总结。

(一)教师教学方面

通过对教学信息员反馈的教师教学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共获取775条有效反馈,其中正面评价(优点)占69%,涉及366位教师,反映出学生对教师教学整体满意度较高。

2024年教师教学缺点反馈共99条,较上年减少34%,可能由于学院和教师对前一年的反馈意见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和调整,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有所改善;同时建议数量143条,下降25%,可能表明部分学生认为已有改进建议得到采纳,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态度等方面有一定的关注和期待。

1.优点

(1)教学态度方面:教学认真,对课程内容熟练掌握,准备充分,确保教学过程流畅,学生易于理解吸收;讲解透彻、条理清晰、知识储备丰富,体现出深厚的学科功底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耐心答疑,关注学生疑惑、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展现出对学生个体需求的高度重视和悉心关怀;注重学生反馈,通过课堂问答、课后答疑、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方式方面:讲解深入浅出,使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确保学生扎实掌握;互动性强,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方法创新,寓教于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工具、案例分析、实验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实践带入理论等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方面:因材施教,能够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工作现状、时事热点等进行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严谨治学,专业素养高,专业知识丰富,讲解深入;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置问题、引导讨论、解析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帮助他们建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4)课堂氛围方面:教学风格独特,能营造出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部分教师被学生形容为亲切、和蔼、照顾学生情绪,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还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5)价值引领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能通过细致讲解、强化引导、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缺点及建议

教师教学方面的缺点和建议反馈信息分别有99条和143条,各学院共涉及93位老师。需要说明的是,教学是一项高度个性化的工作,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每位学生的感受与意见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学生的反馈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出入。收集意见和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多个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可能的改进空间,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学生学习方面

对教学信息员反馈的学生学习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共获取636条反馈,其中学生对自身学习优点反馈显著增长31%,达327条,表明学生对自我学习效果满意度提升,可能得益于学习方法改进、课程设置优化或学习资源丰富等。尽管学生指出的学习缺点与建议数量(171条和138条)较去年分别下降11%和8%,但仍为学生关注重点,可能涉及学习效率、动力及氛围等问题。

1. 优点

(1)学习态度与习惯:学习态度积极认真,对学习充满热情;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出勤率高;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课后能够及时复习,总结课堂学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有效记录笔记,总结知识点;能够合理控制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2)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对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课后自发进行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独立解决问题,遇到难题会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自发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学习、参加学习小组、积极考取各类证书等。

(3)课堂表现与互动:课堂秩序良好,纪律优良,保证了良好的课堂参与度;上课积极发言,与老师互动频繁,回答问题准确。

(4)合作与团队精神: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克服学习难题;能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互相激励,共享学习资料与信息,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提高学习效率。

(5)其他方面:尊重老师,遵循各类制度,举止文明;动手能力强,主动参与社会活动与社会综合实践;关心了解时事,具有国家和民族自豪感。

2. 缺点及建议

(1)课堂纪律与参与存在问题,建议教师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明确课堂行为规范,适时提醒、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对违纪行为采取适当措施,同时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避免上课时分心;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明确责任分工,促进有效沟通。

(2)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较低,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如制定学习计划、自我评估等;通过设置互动环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适当激励与指导,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自主学习与课后巩固存在不足,建议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提供课后学习资源与指导,定期检查与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习惯与方法存在问题,建议教师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提高学习效率;适时提醒学生调整学习节奏,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指导。

(三)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信息员反馈的教学管理相关信息共210条,其中优点反馈数量为115条,占55%,表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运行状况良好。缺点与建议反馈分别为45条和50条,较2023年分别减少35%、24%,可能表明学校已积极响应学生意见,对部分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学生对教学管理总体评价良好。

1. 优点

(1)管理与制度方面:教学管理制度严谨,日常查课、线上考勤、严格的签到与考核评价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学生走神、迟到、早退现象,维护了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责任心强,管理到位,注重课堂纪律把控,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2)教学安排方面:课程安排时间合理,线上线下结合的课堂形式灵活,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知识点顺序安排得当,作业量适中,使得教学高效有序;实训作业报告作为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有效手段,课程与课外活动安排层次分明、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反馈与沟通机制:辅导员定期询问学生学习情况,学校通过领导问诊、定期组织教学质量检查和师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反馈,解决教学问题,有效建立了学生与教师、学校之间的沟通渠道。

(4)其他教学支持:学风建设良好,学校重视学生成长,建立健全教学评估体系,提供学生学习辅导、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支持服务,保障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安全。

2. 缺点及建议

教学管理方式与技术支持、教学安排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教学管理过于程序化,缺乏个性化与灵活性,建议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注重个性化与灵活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创新教学模式;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对迟到、早退、旷课等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四)教学条件方面

教学信息员反馈的教学条件相关信息共503条,其中优点反馈共190条,占比38%,表明学校在改善教学硬件环境(如教室设施更新、网络环境优化、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缺点反馈共187条,较2023年下降10%,显示学校在改善教学条件方面有所进步。针对教学条件的建议数量减少20%,意味着学生对改善教学条件的需求有所减弱,可能学校已对部分重要建议采取了优化行动,致力于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1. 优点

(1)硬件设施完善:教室多媒体设备齐全,包括电子黑板、投影仪、小屏幕、话筒等,确保后排学生也能清晰看到课件、听到讲解;每间教室均配备空调、插线板,满足学生学习与设备使用需求;校园内设有现代化图书馆、操场、体育设施等,设施齐全且维护良好。

(2)学习环境优良:教室宽敞明亮,桌椅干净整洁,卫生状况良好,为学生提供舒适的上课环境;图书馆环境安静、氛围浓厚,馆藏书籍丰富,是学生自习与查阅资料的理想场所;学校绿化良好,校园环境优美,有助于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3)教学资源丰富:学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电子教学资料、FTP教学资料库、在线数据库、多媒体材料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教材选用合理,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4)技术支持与智能化:全校覆盖校园网,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智慧系统、智能教室、在线学习平台、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广泛,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趣味性与效率。

(5)专业设施与实践教学:实验室、工作室、实习场所等专业设施完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提升实践技能;体育设施完善,如新建的篮球场、足球场,运动区域布局合理,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6)管理与服务到位:教室管理严谨有序,设备维护及时,如教室设备升级快、教室充电方便等;图书馆服务人性化,如放置自助贩卖机等,提升学生使用体验。

2. 缺点及建议

(1)教室硬件设施问题:如教室空调、插座、桌椅、多媒体设备、照明发生故障或损坏等。

(2)图书馆相关问题:座位数量不足;刷脸系统偶有故障;自习环境需改善,如噪音、占座现象等。

(五)其他建议方面

其他建议数量虽较少,总计85条,但较2023年有所增长,涉及校园生活、社团活动、公共服务支持等非直接教学相关领域,显示学生对这些议题的关注度提升。学校未来应重视并深入剖析此类反馈,揭示其背后深层次需求,以便做出相应改进。

四、改进措施

对于本次的教学信息员反馈,基本情况已在上文进行阐述,请相关部门对照改进,制定并落实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在新的学期里,我校的教学质量能够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各教学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实现新的突破与提升。

针对极个别学生反映较为严重的情况,比如个别老师的授课效果较差、个别课堂学生教师沟通不畅等问题,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已及时将问题反馈给相关教师;各二级学院后续应针对教师授课问题安排教学督导,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督导和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辅导,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针对个别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条件和学生生活服务等问题,将会信息化建设与后勤保障部门进行专门反馈,加强教学设施检查更新,及时维修故障设备,确保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关注并改善教学条件及学生生活服务问题,提升教学环境与服务质量。

五、小结

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作为学校“六有八重”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学生视角下的教学观察与评价,对推动教师教学效能提升、教学运行优化、教学管理精细以及质量与服务保障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我校对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倾听学生声音的具体体现,更是管理层对教学质量精细化监控理念的实际践行。质量部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信息采集深度挖掘学生声音,教师和各相关部门得以精准把握教学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有力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未来,我们将继续强化教学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桥梁功能,共同营造优质、高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环境,促进我校教育教学高质量的新发展。

Copyright © 2002-2024 成都东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都江堰市 青城山镇东软大道1号
邮编:611844
蜀ICP备12011972号